9月10日,又到一年开学季,又是一个教师节。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时,感慨良久,感悟颇多,更多的是关注与期待、愿景与祝福。让教育回归原来应有的样子,让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价值,让孩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让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蔚然成风,让教育生态更加风清气正,福祉民生。
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关注教育,关心教师,关爱学生,让教育之光照亮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是教师。在教育这一亩方田里,不种功名利禄,不种金银富贵,只栽下满园桃李,留得住万世芬芳。
何啸鸣
教育,历来是万众瞩目、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话题。当下,改革正涉深水区,教育处于转型期,观点纷呈,流派林立,有关教育的各种理论、理念、批评、质疑纷至沓来,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太多的问题、太多的质疑、太多的期待拷问着教育,困扰着学校,困惑着教师。
教育,教育,何为教?何为育?因情怀而教,为成人而育。作为教育人,唯有不忘教育初心,方得教育始终;唯有直面教育问题,方能攻坚突围;唯有遵循教育规律,方可回归本真;唯有恪守教育常识,方能静待花开,守望成长;唯有坚守教育信仰,方能砥砺前行,向美出发。
教育要“目中有人”
教育教育,既要教书,更应育人。真正的教育,一定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育的根本是立人,教育的归宿是成人,所以,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就是要唤醒人的良知、塑造人的灵魂,就是要完善人的性格、完美人的人格。
“目中有人”的教育一定是关注人的存在。“目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课堂一定还是“学堂”,学生不会只是台下的观众、听众、过客,甚至是“睡客”,而是课业的热情参与者、“教”“学”的积极互动者、心灵的平等对话者,师生因课堂而结盟,因“学堂”而合作,教学相长,是课业的共同体,学习的合伙人。
“目中有人”的教育一定是关注人的灵魂。真正的教育闪烁着人性的智慧之光,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唤醒人的灵魂,就不成其为教育,更不能称之为真教育。
“目中有人”的教育一定是关注人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必须为人的长远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蓄积能量。决不能“见分不见人、教书不教人、育才不育人”,决不能“学校成了加工厂,课堂成了流水线,学生成了标准件”。关注人的发展,要倡导公平,欣赏优点,尊重个性,赋予自信,不能始于高分,止于升学,终于低能,而应着眼于长远,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未来成长和幸福人生负责。
教育要“心中有爱”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以爱得彻底,陶知行一生的躬身践行让教育在爱中激情燃烧;因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以真爱无言,孔子毕世的传道奔徙让教育在爱中薪火传承;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为春泥更护花”,所以大爱无疆,苏霍姆林斯基以41部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1200篇教育小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教育在爱中演绎精彩、述说传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恰如冰心所言。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才让教育拥有温度、充满温情、焕发温暖。
作为教育人要对事业钟爱。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育人很平凡,但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更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唯有对教育有灼热而执着的爱,才能体验教育的美丽,感受教育的美好,享受教育的幸福。
作为教育人要对生命珍爱。教育绝对不是单纯的知识输送,更不是冷冰的空洞说教,应当是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融,是对生命的呵护与尊重。珍爱生命的教育是创造适宜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顺应每个孩子天性的教育,是发现每个孩子美好的教育,是成全每个生命成长的教育,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闪光的舞台,展示个性的飞扬,抒写生命的风采。
作为教育人要对生活热爱。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生活是一叶方舟,教育便是掌控幸福的舵手。幸福的教育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用坦诚的心迎接晨起的朝阳,用感恩的心握别暮归的霞光。既要让学生脚踏实地习作业、做功课、升好学,也要让学生仰望星空拓视野、有情怀、大格局;除了要直面眼前的苟且,更要永葆心中的诗意与远方。
教育要“胸中有志”
久有凌云志,方能至高峰。教育有大志,方可谋未来。教育是长情大志的事业。唯有理想高远,胸怀大志,才能有大德才、有大智慧,才能守大德、行大道。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就决然不会有大智慧。大道是什么,是“心中有家国、肩上有责任、眼中有学生”,是执守教育信念,拥有教育情怀,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将教育进行到底。唯有志趣高洁,立场坚定,才能甘于清苦,耐得寂寞,才能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惑,才能在教育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胸中有志才有数。五育并举,五回办学,是教育的初心使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我们由人力大国走向人才强国;回归本源、回归自然、回归艺术、回归经典、回归生活,让中国心、世界眼、艺术范,成为一代人的新追求。
高隽
一岁一季,待秋风再起,深植于记忆深处、默默感念师恩的美好情怀便缓缓开启。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十年树木,十载风雨,数十万栋梁。我们的教师,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用朴实无华的情操春风化雨,用勤勤恳恳的行动诲人不倦。
他们以知识装点的傲然姿容和清白人生,在学生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身心皆美,表里如一,让亲近自己的学生染一缕心灵自由及精神高洁之魂。只坚定地走着他们已选择的路,从心底深处升腾的爱去无私地成就着别人,也成就了一世精彩。
时间长河,褪去经年的浮华,一直闪烁着光芒的,是一颗不老的初心,感怀师恩,念念不忘,也必将回响一生。
第36个教师节,感谢恩师,让我们弥久而愈明!
叶存洪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教育评估院院长、教授-
-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模范教师-
过了多少个教师节,我就从教了多少年,伴随着教师节而成长,特别有意义。每当教师节前后,我对“尊师”的话题就特别关注,越来越感到,社会必须尊师,师必须有值得尊重的地方,如同“一车之两轮”、“一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先说说尊师的问题。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荀子在《劝学》中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首次将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荀子还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说:“教育质量是尊重出来的,不尊师重道,绝不会有好的教育质量”。其实,这不是陈宝生第一次谈及这一话题,在2018年“两会”期间,陈宝生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时,就强调“成才自尊师始,你想成才就从尊敬老师开始,你想国安就从重视教育起步”,“对于广大老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自始至终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尊重老师就是朝着美好的未来发展的第一步”。但是,可以反思一下这方面我们做得怎么样?一些地方特别是开发区,政府机关领导实行“年薪制”,当你们拿着三五十万元甚至更高年薪的时候,可曾想过一个工作了20多年、有着高级职称的教师每月到手的工资不过四五千元钱,代课老师拿到手的工资仅仅1800元钱?家长们可曾想过,对早上7:30就到校、晚上下了晚自习将学生送回寝室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的老师,你是否道过一句“辛苦”?不道“辛苦”也就罢了,一些家长反而是稍不如意就指责辱骂,有位家长因为班主任未能及时接听他的电话就冲到学校对老师大打出手。还想问问媒体,你们对教师做过多少正面报道?一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断章取义甚至无中生有地“妖魔化”教师,给教师平添了巨大的压力,你们可曾心安?人人都上过学,人人都有孩子要上学,多给教师一些理解、支持、关心,不应该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吗?
再说说教师必须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你没有值得别人尊重的地方,凭什么要别人尊重你呢?这应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应该说,绝大多数教师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浓烈的教育情怀、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素养,教书育人,涌现了无数的感人的先进人物典型。但是,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的确这支队伍中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一是师德失范。师表形象不佳,言谈举止不得体。二是敬业精神缺失。工作得过且过,满足于“做完了”,至于是不是“做好了”,不去追求。三是理念偏旧。不是想方设法去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是千方百计地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对成绩好的学生喜爱有加,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主动放弃。四是业务能力短缺。一个最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偏偏不爱学习,而且还为自己不爱学习找出很多很多的理由,“新课改”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走过了18年历程,但你看看课堂,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组织形式,再到学生评价方式,有多大的变化?虽然对整个队伍而言,这些都是少数甚至是个案,但它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影响不可小视,真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当自己是一滩糊不上墙的烂泥巴,你就失去了要求别人尊重你的资格。所以,教育界的同仁们好自为之,要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为自己赢得尊严和荣光。
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社会尊重教师,教师努力赢得社会尊重,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受益是孩子,是国家民族。未来可期,共同努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授之以学、诲之以教、赠之以情。守教育为民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强国“使命”,中国的教师支撑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大国师魂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
。
江西文演教育作为国有公办艺术教育企业,始终坚持着“因情怀而教,为成人而育”的教育理念,传承着“用情、用心、用力”教育精神,践行着“为孩子们找到好课堂,为艺术家找到好讲台”的教育愿景,展示国企风范,秉承国企担当,树立国企标杆。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装着爱与责任。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深情的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