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烈士纪念日: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发表日期 : 2021-11-05    浏览次数 : 1457

烈士纪念日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他们,用青春的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保家卫国;

他们,深藏功名一直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8个烈士纪念日,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做好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要求,对广大党员、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让我们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1.革命先烈——刘和珍

640.jpg

女,南昌市人。1918年秋,刘和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她广泛阅读《新青年》、《新潮》等大量进步书刊,秘密同江西省学生会取得联系,在女师组织学生自治会,向同学们宣传反对封建旧礼教的新思想。率先将自己的长辨剪成短发,一时轰动南昌,开创了江西女子剪发的新风,推动了社会改革。1919年,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以刘和珍为首的女师学生自治会,联合南昌各校致电北京学生界,表示“誓为诸君后盾”。刘和珍还带领同学沿街搜缴、焚烧日货,就地演讲,声授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1921年冬,刘和珍等人在女师发起组织了觉社(取以先觉觉后觉之意),刘和珍任总务股干事。觉社是五四运动后在江西最早成立的女子进步团体,刘和珍亲自编辑《时代之花》和《江西女子师范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受到各校青年学生的欢迎。1923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在南昌成立,刘和珍是早期的团员之一,1923年秋,刘和珍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语系。不久被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当时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3月,日本藉口维护《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扬言要用武力进攻中国,刘和珍对此发动女师大学生举行抗议集会。3月18日,北京学生数千人集会游行示威,刘和珍带病参加,担任女师大指挥,当请愿队伍来到执政府门前时,遭到早已准备在执政府门前卫队的乱枪镇压。刘和珍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2岁。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2.革命先烈——赵醒侬

640.webp.jpg

原名性和,化名赵干、邵兴隆等,南丰县人。“五四运动”爆发,他将性和改为醒侬,以示觉醒。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2年冬,赵醒侬着手创建江西党和团的组织。他通过先期回到南昌的方志敏与江西改造社的负责人袁玉冰等取得联系,在东湖边开办南昌文化书社。大量销售《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唯物史观》等革命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1923年1月20日,赵醒侬、方志敏等在南昌组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组织。12月,创办团的机关刊物《红灯》。赵醒侬于1924年1月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返回南昌,筹建共产党组织;同时受国民党中央党部委派,筹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3月,成立国共合作的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赵醒侬任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4月,赵在南昌的铅印工人和海员中,首先组建铅印工会和海员工会;在南昌市郊扬子洲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5月,成立中共南昌独立小组,赵醒侬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6月,赵醒侬和曾天宇等创办南昌明星书社和黎明中学,黎明中学是江西最早的一所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并输送一批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到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苏联学习。11月,成立中共中央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赵醒侬任书记。12月,成立江西青年学会总会,出版《江西青年》周刊。年底,赵醒侬以孙中山特派员的身份,在南昌成立又80多个团体组成的国民会议江西促成会,广泛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的民主会议的民主运动。1926年7月,以赵醒侬为书记的中共江西地方执委会领导江西人民积极开展迎接北伐军的工作。8月10日,赵醒侬前往明星书社,途中被军阀的侦探逮捕。黎明中学、明星书社均被查封。9月16日凌晨,军阀将赵醒侬秘密押到德胜门外芝麻田里杀害。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3.革命先烈——陈赞贤

640 (1).jpg

字子襄,江西南康县人。早年从事教育工作,1921年考入省立南昌师范,后投笔从戎。1926年春,在广东南雄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雄总工会委员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五师政治宣传科长、南康县行政委员长、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书记、赣南党务及十七县工农运动指导员。1926年10月,奉中华全国总工会之命,筹组赣州总工会,任委员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赣州工人运动。1927年2月,出席江西省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当选为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同年3月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在赣州杀害。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4.革命先烈——袁玉冰

640.webp (1).jpg

又名孟冰、冰冰,江西泰和县人。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江西三杰”之一。1918年秋考入江西省立第二中学。“五四”运动后,发起组织进步团体“鄱阳湖社”,后改名为“改造社”,主编《新江西》杂志。1922年8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不久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南昌与赵醒侬、方志敏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组织进步团体。1924年春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冬回国后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地委宣传部主任、团地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共江苏省委担负党的宣传、组织工作。1926年4月任共青团江浙区委组织部主任。1927年初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兼任中共江西区执行委员会秘书和宣传部长。不久,调任青年团江西区委书记。1927年5月任中共九江市委书记。7月中旬,受省委派遣去兴国县任县委书记。11月调任中共赣西特委书记,积极组织赣西武装暴动。12月13日去南昌向省委汇报工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12月27日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5.革命先烈——王佐

640.webp (2).jpg

又名王云辉,号南斗。江西省井冈山下庄人(原遂川人),裁缝出身。1921年参加“绿林”组织。1926年受革命的影响将所部改为遂川县农民自卫军。1927年7月,在中共吉安地委的指示下,会同王新亚、袁文才部在永新暴动队配合下攻克永新城,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10月,支持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随后又主动要求工农革命军派干部到该部工作。1928年2月,所部接受工农革命军的改编,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4月中旬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三十二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红四军军委委员、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7月,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10月被选为第二届特委委员。1929年1月任三十二团团长,留守井冈山,坚持斗争。5月,任红五军第五纵队司令员。1930年2月被错杀于永新城。全国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6.革命先烈——方志敏

640.webp (3).jpg

名远镇,弋阳县人。1916年考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1919年秋,方志敏考入南昌甲种工业学校。就和南昌各校爱国学生一道查禁日货,倡议组织甲工学生自治会,被推选为学生自治会的领导人和南昌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之一。在方志敏领导学潮期间,参加主持改造社,参与编辑《新江西》季刊。创作白话小说《私塾》、《狗儿的死》,先后在《新江西》发表。方志敏于1922年夏季,到上海寻求革命真理,会见恽代英、向警予,结识了赵醒侬,并经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底,他离沪返赣,与赵醒侬、袁玉冰等人在席公祠创办南昌文化社,编印《青年声》周刊和《新江西》季刊,鼓吹革命运动。1923年初,他与赵醒侬、袁玉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南昌地方委员会。3月,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中央派方志敏回南昌协助赵醒侬开展江西的工作,并成立中共中央直属江西支部;他还在南昌市郊组织了扬子洲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1925年7月,正式成立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方志敏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八一南昌起义后,方志敏返回戈阳,领导了戈阳武装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戈阳县委书记、信江特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赣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红十军政委。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方志敏于1934年11月奉命率领红十军团取道皖南北上抗日。部队受挫。1935年1月,方志敏率先遣队离开皖南,经浙西开化向怀玉山进发,遭七倍于我之敌包围,他率先头部队已经突围,为接应后续部队,在陇首村又陷入重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导者的记述》、《清贫》、《狱中记实》、《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序言及第二章、《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等一批文稿。方志敏于1935年8月6日凌晨,被押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时年36岁。

重温英模事迹,向英模致敬!

7.革命先烈——邓振询

640.webp (4).jpg

江西兴国县人。1928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被选为上社区工会委员长、兴国县总工会委员长、江西省职工联合会组织部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1933年5月,被选为全国手工业工会委员长。在1934年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央政府劳动人民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红军抵陕北后,先后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劳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办事处主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长兼工农厅长。1938年初任江西省委民运部长,1940年初任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江南军政党委书记。1943年8月随新四军部队转移时,遭国民党军队袭击牺牲于秦淮河高桥渡口。